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e Science Edition)

作物

  • 基于多组学解析作物杂种优势机制及其利用展望

    史关燕;赵雄伟;韩渊怀;

    近年来,多种粮食和蔬菜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培育和改良了大量的高产、优质的品种,但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研究一直是育种家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基于多组学技术解析作物杂种优势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材料和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解释并不相同,单一的模式并不能够完全解释其遗传机制。前期多组学分析解析表明,杂种优势分子机制主要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相关通路上的特定基因表达有关,促使其他基因发挥最大遗传贡献,提高杂种植物对环境的耐受性。本文还总结了预测农作物产量等相关性状杂种优势育种值的方法,以期为解析作物杂种优势机制及杂交种选育提供参考。最后,文章展望了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面临的新机遇,基于新型基因组技术构建控制杂种优势的等位基因数据库,创制符合育种目标新种质,推动我国作物工程化育种进程。

    2020年04期 v.40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谷子12种黄酮类代谢物合成通路分析

    张丽玲;郄倩茹;罗韶凡;牛文康;朱喆标;高雨柔;李旭凯;韩渊怀;

    [目的]谷子营养丰富,其保健功能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黄酮类次生代谢物多数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理活性,谷子中的黄酮类物质可能与胃功效有关。然而,谷子中黄酮类物质代谢途径缺乏研究,不利于发掘谷子特色功能成分及相关基因。[方法]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测定谷子不同品种成熟后籽粒黄酮类代谢组。通过phytozome数据库检索谷子黄酮代谢物上一步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对不同品种、不同时期转录组数据及代谢组数据进行通路热图分析。[结果]通过对黄酮类代谢分析,揭示了其在谷子不同品种籽粒中的积累差异。本研究对12种黄酮类代谢物的合成通路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谷子品种间黄酮代谢物的差异基本上与其上游合成酶的表达差异一致,初步确定了15个关键基因;柚皮苷查尔酮和柚皮苷是含量最高的黄酮代谢物。[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谷子籽粒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奠定了基础。

    2020年04期 v.40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9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倍性葡萄种质激素水平比较分析

    赵旗峰;马小河;黄丽萍;王敏;刘晓婷;王芸芸;谭伟;

    [目的]通过分析3组同基因型不同倍型鲜食葡萄种质植株中3种内源激素含量,为葡萄倍性育种以及栽培生理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3份四倍体鲜食葡萄种质(‘四倍体红地球’、‘四倍体玫瑰香’和‘2-2-4’)及其二倍体种质‘红地球’、‘玫瑰香’和‘2-2-2’一年生营养袋扦插苗新梢和根系为材料,利用HPLC多阶质谱检测对新梢和根系中的生长素(IAA)、脱落酸(trans-ABA和cis-ABA)和10种细胞分裂素含量进行测定,后续定量分析选择离子检测方式选定各激素裂解后的特征碎片离子。[结果]3组材料中四倍体葡萄叶片中IAA、ABA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二倍体,IAA含量为二倍体葡萄的38. 2%~77. 9%,ABA含量为二倍体葡萄的23. 6%~80. 0%。‘四倍体红地球’叶片中有7种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红地球’,为后者的1. 36~3. 99倍;‘四倍体玫瑰香’叶片中仅DHZR显著高于二倍体‘玫瑰香’,为后者的1. 49倍;而‘2-2-4’中9种细胞分裂素含量均显著低于‘2-2-2’,为后者的12. 7%~68. 6%。3组材料四倍体葡萄根系中仅‘四倍体红地球’IAA和c-ABA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红地球’,‘四倍体玫瑰香’ABA含量显著低于二倍体‘玫瑰香’。根系中,‘四倍体红地球’中有5种细胞分裂素显著低于‘红地球’。‘2-2-4’ZOG和DHZR含量显著高于‘2-2-2’,为后者的1. 26、3. 82倍,ZR、iP和iPR含量则显著低于‘2-2-2’。‘四倍体玫瑰香’中ZOG含量显著高于‘玫瑰香’,而ZR、DHZR、iP和iPR4种细胞分裂素则显著低于‘玫瑰香’。[结论]二倍体葡萄加倍后,植物体内源激素的含量未因染色体加倍而呈现规律性加倍。

    2020年04期 v.40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3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栽培黑果枸杞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关键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德富;杨锋;崔丽艳;龙丹丹;李玲玉;申少斐;牛颜冰;

    [目的]本文旨在对不同生长期花色苷和原花青素含量及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确定黑果枸杞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进行克隆,为揭示黑果枸杞花色苷和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黑果枸杞靶向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利用pH示差法和香草醛-盐酸法测定不同时期黑果枸杞花色苷和原花青素含量;通过RT-PCR技术扩增4种关键酶基因LrDFR、LrANS、LrLAR和LrANR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分析关键酶基因在黑果枸杞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黑果枸杞果实花色苷在黑果成熟期含量最高(6. 08 mg·g~(-1)DW),原花青素在半紫半黑果期含量最高(22. 3 mg·g~(-1)DW);克隆得到4种关键酶基因的序列全长分别为1 140 bp、1 251 bp、1 002 bp和1 017 bp,分别编码379、416、333和338 aa的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4种基因所编码氨基酸均具有所属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结论]花色苷在黑果成熟期含量最高,原花青素在半紫半黑果期含量最高,且随着果实发育和花色苷含量的增加,LrDFR和LrANS表达水平也逐渐上升,而LrLAR和LrANR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模式;当黑果枸杞用于原花青素提取时,可适当提前采收期;研究结果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确定黑果枸杞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黑果枸杞花色苷与原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的揭示奠定基础。

    2020年04期 v.40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nrDNA-ITS片段的16份木耳属物种鉴定

    刘虹;杨杰;郭丽杰;许晶;李素玲;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山西木耳属物种资源状况。[方法]本文采用基于nrDNA-ITS片段的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采自山西各地的16份木耳属Auricularia物种样本(野生或栽培)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这16份木耳样本分属于木耳属Auricularia的3个不同物种,即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2份样本,1份野生样本和1份人工种植的白色木耳品种)、黑木耳A. heimuer(12份样本,4份野生样本和8份人工种植的黑木耳样本)和短毛木耳A. villosula(2份样本,均为野生样本)。[结论]这3个物种均为山西省首次记录。此前文献中记录木耳A. auricula、多毛木耳A. polytricha和皱木耳A. delicata在山西本地有分布,但本研究引证的山西样本没有匹配到这3个物种。

    2020年04期 v.40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莲草直胸跳甲跗节对寄主选择及产卵的影响

    原曼绿;李霜;李娜;王苑馨;贾栋;马瑞燕;

    [目的]昆虫的嗅觉感器主要分布在触角和跗节上,对昆虫的寄主定位及产卵有重要作用。为了解专食性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寄主识别机制和昆虫跗节作用,本文研究了莲草直胸跳甲跗节对其寄主植物的选择及产卵的影响。[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切除触角、切除触角+前足跗节、切除触角+中足跗节、切除触角+后足跗节和切除触角+前中后全部跗节5种处理莲草直胸跳甲对健康植物、机械损伤植物和虫害损伤植物的趋性行为,并观察其产卵情况。[结果]不同切除处理的莲草直胸跳甲对3种状态的寄主植物选择数目趋势为:切除触角>切除触角+前足跗节>切除触角+中足跗节≈切除触角+后足跗节>切除触角+全部跗节;不同切除处理的莲草直胸跳甲总落卵量及在寄主植物上的落卵量排序为:切除触角>切除触角+中足跗节>切除触角+前足跗节>切除触角+后足跗节>切除触角+全部跗节。其中,只切除触角的跳甲总落卵量最高,为1 397. 83粒,切除触角和中足跗节(1 000. 00粒)次之,切除触角和全部跗节的跳甲最低,为353. 17粒。[结论]在莲草直胸跳甲的3对足跗节中,中后足跗节对莲草直胸跳甲的趋性作用影响最大,后足跗节对莲草直胸跳甲的产卵影响最大。

    2020年04期 v.40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莲草直胸跳甲不同发育阶段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贾栋;纪周瑜;刘艳红;张彬;马瑞燕;

    [目的]实时定量PCR(qPCR)是基因表达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其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莲草直胸跳甲不同发育阶段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qPCR测定了9个昆虫常见的候选内参基因(β-actin、RPL13a、RPS18、UBC、EF-1α、RPS6、GAPDH、α-Tubulin和β-Tubulin)在莲草直胸跳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利用ΔCt、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4种程序综合评估了9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并用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shsp20. 8)对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莲草直胸跳甲不同发育阶段的最适内参基因为RPS18和RPL13a,shsp20. 8在使用最稳定和最不稳定的内参基因用于数据标准化时,结果差异显著,表达量最高的虫态分别为卵和蛹期。[结论]本文证实了稳定的内参基因对qPCR试验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

    2020年04期 v.40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星豹蛛CYP3313A3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任彦鸿;王雅丽;赵瑞;燕晶晶;田国强;李锐;

    [目的]星豹蛛是农业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课题组通过转录组测序鉴定出66条星豹蛛细胞色素P450基因,筛选分析出5条基因预测其与外源物质代谢有关,选取其中一条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本试验采用RT-PCR技术,将提取的星豹蛛总RNA进行反转录PCR扩增,用割胶回收的扩增产物完成克隆及测序,并对CYP3313A3基因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到CYP3313A3基因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06bp,编码301个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 38 kDa,等电点6. 12,原子总数4 865,分子式C_(1546)H_(2451)N_(403)O_(449)S_(16);其中正电荷残基36个,占氨基酸总数的12%,负电荷残基39个,占氨基酸总数的13%,编码蛋白存在细胞色素P450 3A亚族特征基序,其编码的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为45. 18%,β折叠为14. 29%,β转角为3. 32%,无规则卷曲为37. 21%,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在内质网上。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存在信号肽;对该蛋白的跨膜结构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结论]获得的CYP3313A3基因属于CYP3家族,本研究对今后星豹蛛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2020年04期 v.40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蝎蝽次目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比较研究

    张丹丽;李敏;张苗苗;田菁;李悦锐;张虎芳;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蝎蝽次目11科线粒体基因组中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的密码子使用情况、A+T含量、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信息位点以及核苷酸进化速率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基于13个PCG序列构建蝎蝽次目系统发育树。[方法]通过GenBank获得蝎蝽次目所有14个代表种的PCG序列,统计蝎蝽次目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在BioEdit 7. 1中计算核苷酸串联序列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和一二三位密码子A+T含量。在MEGA 6. 0中计算核苷酸串联序列和氨基酸串联序列的保守位点、信息简约位点和自裔位点。用软件DnaSP 6. 0计算蛋白质编码基因每个位点的非同义替代率(Ka)和同义替代率(Ks),由此分析每个基因的核苷酸进化速率Ka/Ks。在RAxML 8. 2. 8和MrBayes 3. 2. 5中分别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蝎蝽次目昆虫起始密码子使用中,ATN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GTG和TTG。蝎蝽次目使用的4种终止密码子中,TAA和T的使用频率最高。蝎蝽次目每一位密码子的碱基组成含量表明第三位密码子的AT含量最高,远远高于第一位与第二位密码子。在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中,COI的保守位点数最多,ATP8和ND4L的保守位点数最少;ND5的简约信息位点数最多,其次为ND2和ND4。核苷酸进化速率的分析中,ATP8基因的进化速率最快,COI基因进化速率最慢。ML和BI的系统发育结果基本一致,分支关系如下:(划蝽总科+((蟾蝽总科+蝎蝽总科)+(潜蝽总科+(仰泳蝽总科+固蝽总科))))。[结论]本研究补充了蛋白质编码基因在蝎蝽次目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不足,揭示了蛋白质编码基因在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020年04期 v.40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绿薄荷茎、叶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3种保护酶的影响

    宋程飞;吴兰军;段雨;闫喜中;郝赤;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绿薄荷茎、叶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作用机理,为研究以绿薄荷提取物为主要物质的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绿薄荷茎、叶乙醇提取物处理甘蓝叶片后喂食小菜蛾3龄幼虫,在12、24、36和48 h后测定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的活力变化。[结果]经处理后,随着提取物作用时间增加,小菜蛾体内3种保护酶活力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浓度为100 mg·mL~(-1)的茎和叶提取物作用48 h时,SOD活力最低分别为1. 43和1. 42 U·mg~(-1)pro;POD活力最低分别为1. 12和1. 29 U·mg~(-1)·min pro。而12 h时,浓度为100和25 mg·mL~(-1)的茎和叶提取物作用下CAT活力最低分别为3. 5和3. 13 U·mg~(-1)pro。同时,乙醇提取物的浓度与SOD和CAT活力基本呈负相关,且绿薄荷叶的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体内几种主要保护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茎。[结论]该研究为绿薄荷提取物对小菜蛾杀虫机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020年04期 v.40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3株链霉菌对谷子早期白发病的防治作用

    陈杰;杨珍平;夏清;陈昆仑;高志强;韩彦卿;韩渊怀;林文;

    [目的]探究具有防治土传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功能的3株土壤链霉菌对谷子白发病的防治潜能及对谷子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谷子种子分别包衣3株土壤链霉菌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T4、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Act12和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D74的活菌制剂,同时以无菌剂包衣的处理作为对照,于播种后15 d、45 d和75 d统计谷子白发病病叶数量,并对播种后75 d发病叶片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同时测定各时期谷子生长相关指标。[结果]播种后75 d,T4、Act12和D74菌剂处理的谷子病叶率与不施加菌剂的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41. 4%、20. 6%和18. 7%(P <0. 05);T4和D74菌剂处理的谷子白发病的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6. 0%和21. 3%(P <0. 05);T4、Act12和D74菌剂处理的谷子其播种后75 d地上部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2. 9%、23. 7%和22. 7%(P <0. 05)。此外,T4还增加了苗期谷子株高及播种后75 d叶片数。[结论]包衣施加T4、Act12和D74 3株链霉菌对接菌早期谷子白发病的防治作用不大,但抑制了后期(播种后75 d)白发病的发病程度并促进了谷子植株生长,其中以T4的防病促生效果最强。本研究表明,土壤中兼具抗植物土传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功能的链霉菌是谷子白发病的潜在生防菌库,可从中筛选谷子白发病的有效防治菌株。

    2020年04期 v.40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林学

  •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魏曦;梁文俊;赵伟文;冯艳辉;卜瑞瑛;王凯娜;

    [目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土壤养分循环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究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分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方法]本研究在山西关帝山林区海拔2 000~2 500m范围内采集土样,测定其理化性质,分析土壤有机碳C、全氮N、总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的响应。[结果](1)华北落叶松林分土壤C、N、P含量均值分别为46. 335、2. 702、0. 246 g·kg~(-1),随海拔上升,土壤C、N、P均呈现增加趋势;C/N、C/P、N/P随海拔的升高有降低趋势,但不明显,尤其是C/N;(2)在高海拔2 400~2 500m处,土壤C、N、P以及C/N、C/P、N/P的变异性最小,土壤养分相对稳定,中海拔处各指标变异性较大,呈中等强度变异;(3)土壤C、N、P三者两两均呈现显著正比例关系(P<0. 01),C/N、C/P、N/P三者显著性不高,无明显规律性关系,R~2小于0. 6。[结论]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分土壤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海拔变化关系密切,研究发现该地区土壤总磷P含量较低,是林地土壤限制的因素之一,后续可适当提高土壤P的含量。研究为该地区森林可持续发展和土壤养分良好循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0年04期 v.40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墨烯对白榆扦插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张晓;曹慧芬;赵建国;王海雁;姚建忠;王俐彤;张倩琦;马利娟;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石墨烯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林木栽培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本文以白榆为材料,以蒸馏水为对照,测量了土壤中50 mg·L~(-1)石墨烯处理后白榆扦插苗新生器官的生物量、叶片生理特性、气孔性状、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结果](1)与对照相比,石墨烯处理显著增加白榆扦插苗新生器官的鲜重和可溶性糖含量,而对叶片含水量没有显著影响;(2)石墨烯处理显著增加了白榆扦插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I)和气孔密度,而叶片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没有显著变化;(3)石墨烯处理可以促进白榆扦插苗的根系生长,却没有改变根系活力。[结论]石墨烯处理促进白榆生长,一方面增加了白榆扦插苗叶片的气孔密度、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从而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了白榆扦插苗根系生长,从而增强其根系吸收能力。

    2020年04期 v.40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连香树在东南亚潜在分布区预测与分析

    徐思远;李斌成;田浩园;李雪萍;杜超群;

    [目的]气候因子能够直接影响物种的分布。本文以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为研究对象,预测在气候变化下其潜在适生区的分布范围及变化规律,为连香树种群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个生态气候因子,将MaxEnt预测模型和ArcGIS分析软件相结合,根据连香树386个有效种群分布数据,模拟预测连香树在末次盛冰期、当前和未来适宜分布区。[结果]ROC曲线下方面积AUC值为0. 995,接近于1,说明MaxEnt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高。刀切法和气候贡献率结果表明,温度是限制连香树分布的主要因子。采用MaxEnt软件中的重分类工具,比较当前和其他时期(末次盛冰期、RCP2. 6、RCP4. 5、RCP6. 0、RCP8. 5)面积比、收缩/扩张程度,结果显示,末次盛冰期以来,连香树分布面积收缩了54. 1%。未来,随着气候变化,连香树适生区分布面积逐渐减小(32. 9%~66. 1%)。[结论]连香树对生境的选择与温度相关,也体现出其对实际生境的择优行为,建议应建立相应保护区,减少人为破坏。模型预测结果初步明确了其适宜生境分布,对连香树保护区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2020年04期 v.40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滦河河口地区植物区系分析及多样性研究

    王杰;王计平;张华新;常卓;支晓蓉;闫珂;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滦河河口三角洲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探究其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滦河生态修复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生态学样地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样地进行植物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进行群落分类,并对样地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1)滦河河口地区45个样方中共有31科52属67种植物,草本层植物占绝对优势,优势科、属、种为盐生植物;(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具有一定的隐域性和过渡性特征,缺乏形成区系特有成分的条件;(3)植物群落从海岸向内陆空间分布上存在耐盐、耐水湿植物向非耐盐、旱生植物演变的趋势;4)单一群落样方物种组成简单,不同群落结构、不同空间位置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呈不规则变化趋势,无明显梯度变化规律;多样性指数最大值、最小值、最小平均数均出现在白茅群落。[结论]滦河河口三角洲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受土壤盐分影响的同时,亦深受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生境环境破碎的制约,其中农业灌溉、渔业养殖等生产、生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020年04期 v.40 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4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动物科学

  • 晋南驴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与体型测定

    李慧锋;赵婧微;陈员玉;程俐芬;曹宁贤;解建平;靳鲁柱;李武峰;

    [目的]晋南驴是中国优良的中大型地方良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种质资源的规模已经大为减小。为保护晋南驴种质资源,急需对晋南驴进行系统化分析与测定。[方法]本研究以晋南驴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试验驴群的身高、体长、胸围和管围等体型性状,并就晋南驴每一个体mtDNA D-loop保守区480 bp的片段进行测序,并使用ClustalX和Dnasp5. 10等软件分析了驴群的变异情况。[结果]该驴群mtDNA D-loop区核苷酸多样度为0. 027 07;核苷酸多态位点97个,多态位点比例为20. 21%。共检测到5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 867,单倍型比例为54. 55%,采用邻近归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群体的亲缘关系主要分为两支。[结论]晋南驴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该晋南驴群体在亲缘关系上有一定的分化,说明该驴群有一定的混杂,急需开展相应的晋南驴保种工作。

    2020年04期 v.40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1.《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农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坚持唯物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主要刊登农、林、牧等涉农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反映最新科研动态。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

    2020年04期 v.4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编委 孙剑锋教授

    <正>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食品装备孙剑锋教授现为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曾获河北省青年科技奖及"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7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篇;获得批准专利9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北省山区创业奖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人才项目1项,河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参加厅局级课题多项。

    2020年04期 v.4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