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e Science Edition)

杂粮作物研究

  • 藜麦种质资源的茎秆性状评价

    张永康;王树彦;张锦豪;李佳娜;邢路虹;刘瑞香;郭占斌;

    [目的]藜麦种子具有全谷物高营养的品质,但倒伏是制约藜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藜麦作物茎秆的抗倒伏特性,有利于筛选具有不同倒伏能力的藜麦品种(系),为藜麦抗倒伏育种鉴定、评价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株高、籽粒大小、倒伏特性和生育期长短选取22份供试藜麦品种(系)并对其生育期、茎秆表型性状、茎秆机械强度和生理特征共16个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22份藜麦品种(系)具有较高度的遗传变异,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39%~81.08%,倒伏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纤维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多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作物倒伏特性与品种(系)、生育期、机械强度指标三者具有显著互作关系。相关性分析发现弯曲力矩、倒伏指数与茎秆表型性状、机械强度指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基于13个茎秆特性指标以及隶属函数均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2份藜麦品种(系)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为抗倒伏组,第Ⅱ、Ⅲ类群为易倒伏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1个茎秆特性指标与倒伏指数和倒伏率做回归,R2均大于0.85。22份藜麦品种(系)的隶属函数均值为2.21~1.47,倒伏率范围为18.13%~91.83%,倒伏等级为2~5级。[结论]22份藜麦品种(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可为藜麦种质资源的创造提供参考。倒伏指数和弯曲力矩对作物倒伏能力评价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分析后推测K157、W120为抗倒伏品系,Y4、W26为易倒伏品系。

    2024年04期 v.4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15种化控物质浸种对苦荞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张亚丽;张轶珺;裴红宾;高振峰;杨倩;

    [目的]干旱胁迫是苦荞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旨在从15种化控物质中筛选出能提高苦荞抗逆性的物质及浓度,为缓解苦荞干旱胁迫、提升其产量及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L.)为试验材料,试验设水、化控物质二因素,采用三级嵌套设计水培试验,探究化控物质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鉴选出硫酸锌、甜菜碱进行盆栽试验,分析2种物质浓度浸种对提升苦荞产量的效果。[结果]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条件下,苦荞萌发过程中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芽长、根鲜重均随着15种化控物质浸种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以0.8 g·L~(-1)硫酸锌处理下各指标达到最大值,缓解干旱效果最为明显,根冠比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0.8 g·L~(-1)硫酸锌处理下为最小值。经PCA分析鉴选及计算综合得分对15种物质浸种后苦荞耐旱能力的提升效果进行排序,硫酸锌>甜菜碱>吲哚乙酸>多效唑>氯化钾>水杨酸>亚硒酸钠>氯化钙>葡萄糖>维生素C>聚丙烯酰胺>柠檬酸>赤霉素>过氧化氢>脱落酸,且盆栽模拟干旱试验显示与其它处理相比,0.8 g·L~(-1)硫酸锌可显著提高苦荞花序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产量及籽粒品质。[结论]15种化控物质中,以0.8 g·L~(-1)硫酸锌浸种提高苦荞抗旱能力效果为最佳,且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可使苦荞产量分别提升98.98%和75.20%,显著增加苦荞籽粒可溶性蛋白、黄酮含量。

    2024年04期 v.44 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高粱生理代谢的调节效应研究

    邹询;周宇飞;李广;王建忠;卜庆状;王佳旭;杨琳琳;张飞;

    [目的]高粱通常生长于干旱环境,芽苗期时常发生干旱。通过探索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高粱种子芽苗发芽率与生理代谢的影响,解析高粱抗旱调节的生理调节途径和关键路径,可为解决高粱芽苗期种子抗旱萌发受阻、形态建成困难的生产难题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高粱品种‘辽糯11’为试验材料,通过15%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分别设置0、60、120、180、240和300μmol·L~(-1)浓度的褪黑素浸种(对应的简称分别为T-0、T-60、T-120、T-180、T-240和T-300),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选取发芽率最高的浓度与对照组T-0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施用褪黑素提高了高粱种子发芽率。其中T-180高粱种子发芽率最高为75.3%,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比T-0增加了77.18%,为褪黑素最佳施用浓度。选取T-180和T-0进行代谢组学分析,2个处理共富集到15条关键代谢途径,分别为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嘧啶代谢、氮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二苯乙烯-二芳基庚烷和姜辣素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玉米素生物合成、氨酰生物合成、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结论]综合分析发现,T-180为褪黑素最佳施用浓度,对高粱芽苗施用外源褪黑素后,15条关键代谢途径中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2个代谢途径变化活跃,是参与抗旱调节的关键代谢途径。

    2024年04期 v.44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分子生物与遗传育种

  • 间伐改形影响密闭苹果园树体花芽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

    牛军强;尹晓宁;杨泽华;

    [目的]富士苹果栽培中普遍存在成花困难、大小年结果严重等问题,尤其在密闭果园中更为突出。本文旨在研究间伐改形对甘肃陇东高原密闭苹果园树体花芽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间伐改形对苹果花芽分化提供试验基础。[方法]在甘肃静宁县城川镇,以十五年生树龄阶段的密闭‘长富2号’苹果园为研究对象,2022年春季对密闭果园的一半进行间伐改形处理,另一半果园作为对照,不进行间伐改形,同年,分别在花芽生理分化前期和花芽生理分化后期,对间伐改形和不间伐改形树体花芽进行转录组分析和生长相关激素含量测定。[结果]无论在花芽分化生理前期和后期,间伐改形后树体花芽赤霉素、吲哚乙酸和脱落酸含量均明显增加,同时发现,转录组中有580个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并从中挑选出5个生长发育相关基因(MD10G1048600(NAC030)、MD01G1090300(CCA1)、MD02G1124900(PIP2-7)、MD01G1016100(ABR1)、MD07G1280300(WRKY27)),对这5个基因进行qRT-PCR,发现在对苹果园进行间伐改形处理后,这5个基因都有明显的上下调变化,且与转录组变化结果一致。[结论]间伐改形对苹果花芽分化有显著作用,可以促进花芽赤霉素、吲哚乙酸和脱落酸的形成,也能促进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2024年04期 v.44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白桫椤GGB途径快速繁殖与不完全组织培养

    李腾敏;刘雯雯;饶倩;陈彧;韩豫;吴二焕;饶丹丹;

    [目的]优化白桫椤的组织培养技术,可缩短植株繁育周期,进一步提高繁育效率。[方法]本研究以白桫椤的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孢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色球状体(GGB)诱导和增殖的影响;通过不完全组织培养法,筛选孢子体转化的最佳基质和培养方式。[结果]诱导孢子萌发最佳基质为1/10 MS,萌发率69.55%,10 d可见孢子萌发,在1/2 MS培养基下孢子萌发存在抑制情况;GGB诱导培养基以1/2 MS+NAA 0.2 mg·L~(-1)较适宜,诱导率为92.22%;GGB增殖培养基以1/2 MS+NAA 0.1~0.5 mg·L~(-1)+IBA 0~0.1 mg·L~(-1)较适宜,60 d增殖系数可达6.14;活性炭也有利于GGB增殖,其中1/2 MS+NAA 0.1 mg·L~(-1)+活性炭1.0 g·L~(-1)增殖效果最好,60 d增殖系数可达7.84;因孢子体难以在组培过程中直接获得,通过将GGB团移栽至瓶外基质中能成功诱导出孢子体,最适基质为泥炭∶珍珠岩∶椰糠(2∶1∶1),移栽90 d转化率为43.33%;Knauss不完全组织培养法在白桫椤离体繁殖中的具有可行性,在基质为泥炭∶珍珠岩(1∶1)时,32 d即能成功诱导出孢子体,孢子体转化率高达86.67%。[结论]通过GGB途径可以实现白桫椤的快速增殖,不完全组织培养法能有效提高幼孢子体的转化率,为白桫椤规模化生产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2024年04期 v.44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动物与植物健康

  • ZnSO_4通过干扰PRRSV的生命周期阶段抑制PRRSV的增殖

    杨惠珍;李晓姣;孙家振;吴子璇;范阔海;尹伟;孙娜;张振彪;李宏全;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硫酸锌(Zinc sulfate,ZnSO_4)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spiratory and reproductive syndrome virus,PRRSV)复制的作用,明确Zn~(2+)载体槲皮素(Quercetin,QR)增强Zn抗PRRSV感染的作用,为进一步将ZnSO_4联合QR作为潜在预防和治疗PRRSV感染的有效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 50%,CCID_(50))的方法检测ZnSO_4和ZnCl_2对PRRSV滴度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ZnSO_4处理Marc-145和PAMs细胞后,PRRSV N基因和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利用qRT-PCR检测ZnSO_4预处理24 h后,在4℃和37℃处理下PRRSV N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同时,利用qRT-PCR检测ZnSO_4处理不同时间,培养基上清中PRRSV N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利用qRT-PCR和WB检测ZnSO_4、QR以及两者联合处理,PRRSV N基因和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CCID_(50)结果表明:ZnSO_4和ZnCl_2均可显著降低PRRSV滴度。在Marc-145和PAMs上,不同浓度ZnSO_4处理,均可显著抑制PRRSV N基因和N蛋白表达,且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ZnSO_4预处理24 h,在4℃和37℃处理2 h后,均可显著降低PRRSV N基因表达,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100μmol·L~(-1)ZnSO_4处理,在不同时间段,可显著抑制上清中PRRSV N基因的表达。ZnSO_4联合QR处理结果表明,ZnSO_4联合QR可显著抑制PRRSV N基因和N蛋白的表达。[结论]ZnSO_4能显著抑制PRRSV的复制,它不仅可以阻止PRRSV的黏附和进入,而且可以抑制PRRSV的复制和干扰PRRSV的释放。此外,QR可以增强ZnSO_4抗PRRSV感染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ZnSO_4抗PRRSV感染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4年04期 v.44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

  • 改性复合生物降解地膜的制备及玉米田间应用评价

    郭波;杨振兴;何文清;张茂林;刘家磊;

    [目的]使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传统聚烯烃地膜已成为治理农业白色污染的一项重要技术。主流材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在制备生物降解地膜时表现出优异的成膜性能,但其水蒸气阻隔性较差,导致降解时间短,限制了其在农用地膜方面的应用。因此,需要进行改性研究以解决PBAT生物降解地膜在拉伸强度、水蒸气阻隔性能和降解期等方面的不足。[方法]本研究将PA6(尼龙6)与PBAT相结合,使用高分子共混法制备PBAT/PA6改性生物降解地膜。该方法制备的生物降解地膜有效地将PBAT与PA6融合在一起,电子显微镜测试表明,混合地膜的表面和横截面均无明显缺陷。于2023年春玉米生长季,在北京顺义地区农田设置不同覆膜处理(PBAT地膜覆盖,PBAT/PA6-10地膜覆盖,PE地膜覆盖,不覆膜处理即CK)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土壤温度、地膜田间降解情况、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与纯PBAT生物降解地膜相比,本研究所开发的生物降解地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约2.7倍,水蒸气阻隔性能提高了79.44%,功能期延长了30 d。玉米作物田间试验表明,改性生物降解地膜更适合农业生产,因其可提高隔热性和保湿性,使玉米产量较纯PBAT地膜提高7.03%,接近传统聚乙烯地膜产量。[结论]将PA6与PBAT材料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复合生物降解地膜PBAT/PA6。PA6的加入与PBAT反应形成酰胺键使其整体结构具有稳定性,所制备复合生物降解地膜表面和截面形貌良好,内部无明显孔洞,较PBAT地膜表面更光滑,同时在力学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上较纯PBAT地膜有显著提升,在田间试验过程中,复合生物降解地膜PBAT/PA6具有优秀的耐降解性能,延长了覆盖时间,并较纯PBAT地膜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

    2024年04期 v.44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垄作栽培提升黄花菜产量及改善根际土壤环境

    阚以琴;刘玉兰;李名莉;邢国明;马涛;孙胜;

    [目的]本研究旨在提高黄花菜的产量,探索适宜大同地区黄花菜的有效栽培模式。[方法]于2022-2023年,以‘大同黄花’为试验材料,采用垄作、平作和沟栽3种栽培方式,通过测定分析黄花菜根际土壤理化属性、根系活力与生物量等指标,探究栽培方式对黄花菜产量的影响。[结果](1)垄作能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垄作下0~10、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较平作分别降低4.88%和3.37%,土壤含水量分别显著降低17.03%和19.04%,土壤孔隙度分别提高8.28%和7.33%,而沟栽下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平作显著提高11.46%;(2)垄作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尤其是表层0~5 cm温度变化幅度最大。(3)垄作提高0~3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其中0~10 cm土层酶活性最高。(4)在黄花菜展叶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垄作下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81.12%、111.42%、40.64%。(5)垄作提高根系活力,在黄花菜抽薹期较平作显著提高21.36%,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系干物质逐渐增加,在盛花期垄作较平作提高27.63%。(6)在产量方面,垄作较平作显著提高28.89%。[结论]垄作可提高土壤温度、孔隙度、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为黄花菜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利于根系生长,实现黄花菜高产,因此垄作是适合大同地区黄花菜的高效栽培模式。

    2024年04期 v.44 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乙酰化葡萄糖施用对盐碱土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贾俊仙;高浩竣;李睿琦;殷丛丛;岳爱琴;杜维俊;赵晋忠;

    [目的]乙酰化葡萄糖是一种新型绿色盐碱土改良剂,研究乙酰化葡萄糖对盐碱土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的影响,探索乙酰化葡萄糖改良盐碱土的可能作用机制,可为采用乙酰化葡萄糖改良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定襄县盐碱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大豆盆栽试验,设置了对照(CK)、3个水平乙酰化葡萄糖处理T1(0.31 g·kg~(-1))、T2(0.62 g·kg~(-1))、T3(0.92 g·kg~(-1))和3个水平葡萄糖处理T4(0.31 g·kg~(-1))、T5(0.62 g·kg~(-1))、T6(0.92 g·kg~(-1)),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变化,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多样性测序和分析。[结果]施用乙酰化葡萄糖后,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H和电导率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了0.21~0.34和8.91%~16.7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则显著升高了8.52%~16.43%、4.78%~74.82%;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大豆完熟期根际土壤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在属水平上,节杆菌属、斯科曼氏菌属、考克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节杆菌属、斯科曼氏菌属与土壤pH、电导率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正相关;考克氏菌属也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乙酰化葡萄糖能有效降低供试盐碱土碱性和土壤含盐量,提高土壤肥力和营养物质保持能力,改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土壤中有益菌的活动,并进一步促进大豆生长,对于盐碱土改良具有明显作用。

    2024年04期 v.44 8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5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农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

  • 超声辅助提取泡桐花粗多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刘璐;范淑君;韩莹莹;

    [目的]泡桐花中具有丰富的活性物质,极具开发潜力。然而目前报道的泡桐花多糖提取方式耗时长、能耗高,不利于泡桐花多糖资源的利用。[方法]本研究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式,提高泡桐花多糖的提取效率,为探明超声辅助提取泡桐花粗多糖最优工艺条件,以泡桐花粗多糖提取率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泡桐花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随各因素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过高的料液比、高强度超声波处理、长时间提取和高温会降低泡桐花粗多糖的得率。不同因素中对泡桐花粗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的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泡桐花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小。随着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泡桐花中粗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31.8 mL·g-1、提取时间62 min、温度74℃、提取功率456 W,此时粗多糖提取率为3.213%,与预测值3.241%接近。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泡桐花粗多糖在0.1~2.5 mg·mL-1浓度范围均表现出对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在多糖浓度为2.5 mg·mL-1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21.41%、55.41%和64.52%。[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泡桐花粗多糖具有可行性,泡桐花粗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2024年04期 v.44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1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研制山楂风味低糖党参蜜饯

    李睿;阮文辉;郝瑞;李瑞卿;路丽艳;阮心阳;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党参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新型便携式即食党参蜜饯产品。[方法]首先,考察山楂汁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和蜂蜜添加量对党参蜜饯感官评分的影响。然后,基于单因素试验,采用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山楂风味低糖党参蜜饯配方。最后,以微生物限量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比不同灭菌工艺对党参蜜饯品质的影响,并对其理化指标和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响应面优化得到影响党参蜜饯品质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蜂蜜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山楂汁添加量。党参蜜饯最优工艺配方为:党参100 g,山楂汁添加量、食盐添加量、蜂蜜添加量分别为227 mL、4.1 g、114.5 g,此配方下制得的党参蜜饯产品酸甜适口,富有嚼劲,风味独特,模糊数学感官评分最高,为92.37分。超高压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后样品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 CFU·g~(-1),大肠菌群<2 CFU·g~(-1),霉菌<1CFU·g~(-1))均符合相关标准及规定,而超高压灭菌处理蜜饯的感官评价优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产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党参蜜饯中总糖和氯化钠含量分别为36.54%、2.56%,符合相关规定;党参炔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0.19 mg·g~(-1)、6.84%,营养价值高。[结论]本研究制得的即食党参蜜饯具有党参和山楂的独特风味,色泽均匀,软硬适中,感官评分较高,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为党参蜜饯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

    2024年04期 v.44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履带式收割机路径跟踪

    王芳;张伟;申珂;刘中峰;

    [目的]农田环境的复杂性对履带式收割机的路径跟踪精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提升收割机在农田作业中的路径跟踪性能,减少跟踪偏差,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履带式收割机全田块路径跟踪方法。[方法]根据履带式收割机的结构特性,将其作业过程简化为二维平面上的运动形式。通过结合全局与局部坐标系的转换,构建了收割机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建立了相邻时刻履带式收割机全田块作业的运动模型。随后,根据不同作业状态,以收割机的前视距离作为关键参数,确定增益系数,从而获取其实时控制变量。为优化路径跟踪效果,引入了粒子滤波算法对鱼群算法进行改进,并以此构建了目标函数。在目标求解过程中,通过算法的不断迭代和优化,实现了收割机路径的精准跟踪。[结果]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在设定不同起始偏差点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方法表现出了良好的跟踪性能。应用本文方法后,作业路径跟踪平均响应时间为0.52 s,最小转弯半径为5.0 m,平均偏差0.8 m,最小偏差0.5 m,与设定路线基本一致。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结论]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履带式收割机全田块路径跟踪方法,能够准确实现收割机在复杂农田环境中的精准跟踪,跟踪效果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24年04期 v.44 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改进YOLOv5s的苹果病害检测技术研究

    王帅;王利众;朱丽平;孙媛;

    [目的]面对大规模的苹果园种植和管理,传统的果园巡检容易出现误检、少检的现象,并且传统的苹果病害检测模型参数量庞大难以实现移动端的轻量化部署,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并且轻量的苹果病害检测模型可以实现对苹果病害的有效预防与精准管理,从而改善苹果品质与增加果园经济收入。[方法]针对以上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的改进算法。以常见的炭疽病和褐斑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苹果表皮病害图像构建果园苹果病害数据集,通过Labelimg工具对图像进行标注与分类;引入GhostNet轻量化模块对主干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替换,使用更小的参数量来捕获更多的特征信息,达到模型轻量化的效果,便于后期移动端的部署;引入SimAM无参注意力机制加强模型对通道和空间信息的同时关注,在不添加任何参数量的基础上对重要的病害特征赋予更高的优先级,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引入SIoU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来优化预测框对于目标病害的准确定位,通过重新定义角度惩罚度量帮助预测框快速定位到准确的轴,同时借助遗传算法优化θ的取值,实现提升模型训练和推理能力的效果。[结果]改进后的模型参数量和浮点运算数(FLOPs)比原始模型减少了30.2%和33.8%,在达到轻量化的基础上,mAP@0.5达到93.7%,mAP@0.5:0.95达到63.3%,分别优于YOLOv5s原始算法1.6%和0.7%。[结论]改进后的模型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也达到了较好的检测性能,不仅实现了苹果病害的高效识别,也为其他农作物的病害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参考依据。

    2024年04期 v.44 11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1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 ]
  • 微波辐照对小米印度谷螟卵灭除效果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段智英;刘憬璇;韩小平;王福贵;

    [目的]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在小米中繁殖能力很强,对小米的破坏性很大,主要使用的化学药剂熏蒸防治方法易引起环境污染、药剂残留、印度谷螟的抗药性增强等一系列的问题。微波技术可用于防治粮食虫害且绿色环保。本研究旨在获得微波辐照对小米印度谷螟卵灭除效果及品质影响的研究。[方法]采用微波160、320、480、640和800 W的功率和5、10、15、20、25和30 s的时间辐照小米,通过测量小米0、3、5、8、10 cm深度的印度谷螟卵的存活率和小米温度,观测微波辐照在小米不同深度的灭卵效果和微波在小米中的传播规律。同时测量微波辐照后小米的黏滞特性、色度和含水率,观测微波辐照对小米品质的影响。[结果]相同功率和时间的微波辐照小米,深度越小处印度谷螟卵存活率越低,灭卵效果越好。160W30s和320W15s低强度微波直接辐照印度谷螟卵,卵的外部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无法灭卵;采用800W15s、640W20s、480W25s微波辐照能有效消灭小米0cm(平铺)处卵;800W20s、640W25s、480W30s辐照能有效消灭小米3 cm深度处卵;800W30s高强度微波辐照后,小米5 cm深度卵的存活率为25%,8、10 cm深处卵的存活率仍相对较高,灭卵效果不佳。相同功率和时间的微波辐照小米,深度越大处小米内部温度越小,且小米内部温度随深度以指数规律衰减。640W30s微波辐照后小米峰值粘度和衰减值升高,480W25s、800W25s和800W30s微波辐照后小米的糊化温度升高;除800W30s高强度处理外,微波辐照对小米色度无明显影响;微波辐照后小米含水率降低,为小米储藏创造了更好的条件。640W30s微波辐照提升了小米的食用品质,而800W25s和800W30s高强度辐照降低小米品质。[结论]小米深度是影响微波辐照灭卵效果的重要因素,微波辐照灭卵小米深度不宜超过3 cm。采用640W30s微波辐照厚度3 cm内的小米,既能有效灭卵又能提升小米的品质。本研究为微波技术防治小米储藏虫害,减少经济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4期 v.44 130-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玉露农旅

    郝亚琦;闫晓华;

    <正>设计说明:山西地区吃梨的历史来源已久,梨文化在人们长期种梨、赏梨、吃梨、艺梨、颂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惊蛰吃梨“”吃梨不分“的传统习俗是山西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品以“玉露农旅'为主题,围绕玉露香梨进行规划设计,旨在打造—处集采摘、研学、文化普及于一体的休闲农旅胜地,推动玉露香梨产业发展。

    2024年04期 v.44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稿约

    <正>1.《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农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坚持唯物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主要刊登农、林、牧等涉农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反映最新科研动态。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

    2024年04期 v.44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枣梦清境》

    武丽;张琦;麻家铭;王逾;

    <正>作品《枣梦清境》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枣文化,针对太谷区沙子地枣种质资源休闲农业园区进行综合评价与规划设计。以种植优良品种推动枣业发展、促进科技研发实现科技兴农、宣传红枣文化增加游客体验为振兴目标,通过“四题”+“五园”+“六区”的总体布局、“集散+多样+体验”的功能分区、“丰富+层次+变化”的种植规划、“连接+多元+灵活”的道路设计、“系统+布局+艺术”的建筑布局、“保障+便利+互动”的基础服务设施规划,凸显“枣园雅境,文韵流芳”的人文色彩和地域特色。

    2024年04期 v.44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