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芳;张滨;张鑫;赵普润;李博文;霍乃蕊;祁曣槿;秦旭巍;郭建峰;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特定脂肪酸比例的沙棘混合油对小鼠慢性酒精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沙棘混合油,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为1∶1.41∶1.48。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NC)组、乙醇模型(AC)组、混合油高剂量干预(HM)组(750mg/kg bw)、混合油中剂量干预(MM)组(600 mg/kg bw)和混合油低剂量干预(LM)组(450 mg/kg bw),采用递增乙醇浓度灌胃方式造模6周后,测定肝功能、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等18个生化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取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与AC组相比,三个剂量沙棘混合油干预均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酒精摄入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降低肝功能标志物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降低肝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及肝指数水平,降低肝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MPO)等氧化应激标志物及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了肝脏和粪便中总胆汁酸(TBA)水平;提高了肝脏高密度脂蛋白(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其中MM组效果最好,HM组次之。肠道微生物组分析表明,慢性酒精暴露能降低小鼠肠道微生物β多样性,改变微生物组成与功能。沙棘混合油干预增加了菌群β多样性,在科水平上提高了Akkermansia、Ruminococcaceae等菌群丰度,降低了志贺氏菌病等功能丰度。[结论]SFA∶MUFA∶PUFA比例为1∶1.41∶1.48的沙棘混合油可以通过减缓抗氧化水平、炎症因子以及调节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等多种方式有效缓解小鼠慢性酒精肝损伤。
2025年02期 v.45 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赵娟;张蕾;白格格;骞天佑;韩立荣;
[目的]探究长安链霉菌HL-66(Streptomyces changanensis. HL-66)发酵液中多糖提取物EPS66A对苹果花叶病的诱导抗性,可为开发植物免疫诱抗剂以防控病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EPS66A水剂研制和质量评价,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其对苹果花叶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和分析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多糖EPS66A水剂的最优配方为:1%多糖EPS66A、5%AES、1%卡松、1%乙二醇、1%B-263消泡剂,补足水至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多糖EPS66A水剂200倍稀释液对苹果花叶病毒病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为73.99%,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7.07%、70.34%和50.92%;MDA含量为6.54μmol/g,比对照降低了25.07%。qRT-PCR结果显示,1%多糖EPS66A水剂200倍稀释液处理后0~45 d,苹果叶片的抗氧化酶基因(CAT、SOD和POD)、类黄酮代谢途径基因(PAL1和C4H)和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PR10a和PR10b)表达量均上调。[结论]研制的1%多糖EPS66A水剂可防治苹果花叶病毒,能够促进苹果抗病基因上调表达,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MDA含量,增强了苹果植株的抗病性,是防治苹果花叶病较为理想的诱抗剂。
2025年02期 v.45 5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管利;苏洁文;彭晨;孙星;方泽民;
[目的]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从黄海海域的海泥中筛选出一株能抑制尖孢镰孢黄瓜专化型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的拮抗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鉴定菌株H5-9Z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对其作为黄瓜枯萎病生防菌的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拮抗菌株H5-9Z抑菌效果最好,其发酵菌液抑菌率为82.67%,无菌滤液抑菌率为77.87%,抑菌效果明显。胞外活性物质在紫外线和金属离子的条件下抑菌直径均无明显改变;pH在5.0、7.0、9.0、11.0都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当pH越靠近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越好;当温度高于70℃时失去抑菌活性,表明该菌株不耐高温。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5-9Z的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有一定的拮抗作用(57.65%)。探究发现菌株H5-9Z的主要抑菌化合物分子质量范围在33~95 kDa之间。[结论]分离得到的短小芽孢杆菌H5-9Z具有作为生物防治剂的潜力,可以用于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
2025年02期 v.45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刘占玲;水亚环;史明发;丁瑞;周渊涛;
[目的]明确梨星毛虫liberis pruni幼虫感器超微结构,进而推测其功能,为后续梨星毛虫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梨星毛虫幼虫足和体表感器类型、形态结构及分布情况。[结果]结果发现梨星毛虫幼虫足、体表共存在6种感器,分别是刺形感器I(Sch-I)、刺形感器II(Sch-II)、锥形感器(SB)、钟型感器(Sca)、毛形感器I(STI)和毛形感器II(ST-II),其中钟形感器只在体表分布,6种感器在体表均有发现,毛形感器分布最多,是梨星毛虫幼虫主要感器。[结论]本研究全面观察了梨星毛虫幼虫的足及体表感器类型和分布特征,推测各个感器的功能,可为梨星毛虫绿色防治提供新思路,为进一步研究梨星毛虫幼虫的形态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同时完善了鳞翅目幼虫感器的研究。
2025年02期 v.45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吴奕琪;张韦柏;张琬雪;刘铮;池华聚;杨文佳;刘欣宇;
[目的]良好的育苗基质对于秧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椰糠由于其出色的物理性质在育苗基质的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椰糠自身养分较难满足作物幼苗生长需求,往往需要利用外源物质对其进行养分补充。蚯蚓粪蕴含充足的养分,而且具备丰富的毛细结构及良好的透气保水性,探索椰糠复配蚯蚓粪所形成的基质对黄瓜的育苗效果,有助于提升椰糠在育苗基质中的应用程度。[方法]将蚯蚓粪与椰糠按照不同的体积梯度配制育苗基质,分别设计100%椰糠(CK)、20%蚯蚓粪+80%椰糠(T1)、40%蚯蚓粪+60%椰糠(T2)、60%蚯蚓粪+40%椰糠(T3)、80%蚯蚓粪+20%椰糠(T4)和100%蚯蚓粪(T5)6个处理。通过分析各个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并结合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综合判断蚯蚓粪与椰糠的最佳配比。[结果]T1~T5处理的种子根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CK,但在添加蚯蚓粪的各处理组中,以T3的种子根长和发芽指数最高,而T1的最低。育苗基质的容重随着蚯蚓粪比例的增加而显著提升,T5处理的容重相较CK提高了4.5倍。同时,T1~T5处理的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相对于CK处理显著下降,而持水孔隙度在蚯蚓粪高添加比例下有所上升。蚯蚓粪的添加显著增加了基质中速效养分的含量,T5处理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而有机质含量则随蚯蚓粪比例上升而降低。黄瓜幼苗的氮、磷、钾吸收量随蚯蚓粪比例增加而上升,以T5处理的养分吸收量最高。当蚯蚓粪体积占比达60%及以上时,幼苗的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鲜重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蚯蚓粪作为养分补充剂在椰糠基质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育苗效果。当蚯蚓粪体积占比在40%~80%时,可实现黄瓜幼苗良好的生长效果,且添加80%蚯蚓粪的T4处理促进效果最佳。
2025年02期 v.45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